洋码头“售假”疑云再引关注 是模式漏洞还是市场缺陷?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10-19  浏览:26  海淘动态

7月12日,一篇《记者卧底洋码头当买手假货测试突围层层监管》的新闻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该新闻曝光消费者在洋码头通过买手代购商品疑似假货,买手认证、货源核查、物流监管均存在漏洞,操作过程暗藏玄机。新闻大意如下:记者深入买手圈子,实测洋码头售卖假货,表示自己从国内快递了一个价格约400多元人民币的高仿手包给澳大利亚的朋友,在洋码头平台一经销售,随后记者以7000元人民币的价格在网店拍到这个产品,并于7月9日在国内收到货品。去掉各环节成本,理论上买手一单就挣了6000元左右的利润。这个过程中,代购平台洋码头所设立的监管程序如同虚设。针对此事,雨果网第一时间向洋码头平台证实。12日下午,洋码头发布声明:洋码头方面表示,洋码头平台严格按照DSR分值(买家评分、物流服务、客服服务)进行流量分发,并综合信用、行为、所在区域等指标综合判断。综合评分越高,卖家将得到更大的曝光。正常交易情况下,洋码头流量分发,倾向于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的卖家。此次报道中,该卖家于4月注册,6月产生交易,属于新卖家、并且售卖高客单价商品,在正常交易中无法获得流量分发。而买家和卖家为同一交易主体,绕过了流量分发布控这一道防线。同时,买家在物流转台出现明显异常的情况下,强行确认收货,不符合正常消费行为。然而洋码头也承认确实未能有效的覆盖自买自卖的交易行为,这是洋码头的不足;但针对正常的交易行为,洋码头平台将通过一系列的严格监管机制可有效保障消费者利益,如海外身份证明、信用证明、当地居住证明、商家主体证明等;同时针对卖家发布的上传商品,接受全程监管,当出现买卖家纠纷时,卖家需提供商品采购或进货凭证,并接受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商品检验。高仿代购以假乱真,进口电商市场混乱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1362.6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