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从签证、海关、电商入手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11-13  浏览:96  海淘动态

财经网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生产要素和资源禀赋各异,我们愿与相关国家积极推进互联互通建设”,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11月6日在丝路论坛上表示。程国平表示,互联互通建设将从签证、海关、质检、电子商务等方面入手,促进国与国之间人员、物资、资本、技术、信息通畅流动,扩大利益汇合点,为沿线各国的发展增添新动力注入新活力,更多惠及沿线各国人民。“‘一带一路’建设将以实际举措给沿线国家和世界带来多重机遇”,他表示:一是增长机遇,一方面是“硬”拉动,通过实实在在的经济项目增加供应和就业,促进区内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拉动沿线国家实体经济,另一方面是“软”促进,让亚非欧国家找到共同努力的方向,在能够凝聚人、吸引力的旗帜下共同奋斗、共谋发展。二是互联互通机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一带一路”的六大经济走廊和海上重要港口建设都强调交通大项目建设,商机到处都是。三是投资机遇。在实体经济面临融资难题背景下,中国企业已成为国际投资融资新的生力军。目前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占中国对外投资的占比不到20%,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四是合作便利化机遇。“一带一路”建设将自贸区合作作为重要方向,致力于降低贸易投资壁垒,逐步建设起高标准的周边自贸区网络。这将有利于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和自由贸易体制,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各国经济政策的相互协调。以下为演讲实录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尊敬的大会执行副主席孔丹理事长,尊敬的各位使节和外交官,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与大家齐聚一堂,参加丝路论坛。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一带一路”和命运共同体建设。主题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对促进相互了解,凝聚各方共识,深化各国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我谨代表外交部对与会的各位贵宾表示热烈的欢迎,预祝丝路论坛圆满成功!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建,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在新的时代更焕发绚烂光彩。“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之路,开放性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鲜明特色,不仅指地域和国别开放,也包括合作领域与项目的开放。“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但不是中国的专利,也不是中方一家的独奏,我们愿同各国共同奏响“一带一路”的交响乐。“一带一路”是互利合作之路,沿线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生产要素和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命运与共,我们愿与相关国家积极推进互联互通建设,从签证、海关、质检、电子商务等方面入手,促进国与国之间人员、物资、资本、技术、信息通畅流动,扩大利益汇合点,为沿线各国的发展增添新动力注入新活力,更多惠及沿线各国人民。“一带一路”是文明融汇之路,“一带一路”不仅是重要的商贸通道,也是超越国度、跨越时空的文化走廊。中国将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传承和弘扬古代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推动多样文明平等交流,促进各国人民相互认知和理解,相互支持和帮助,使文化的传播、文明的交融寓于深广,拉紧友谊的纽带。两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政策沟通方面,2015年3月,中国政府正式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合作热情很高,期望很大。我们与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方面的合作文件。蒙古有“草原丝绸之路计划”,哈萨克斯坦有“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印度尼西亚有“海上强国”战略,这些都是我们进行战略对接的重要对象。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签署并发表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并得到欧亚经济联盟其他成员国积极支持,这正是中方和欧亚经济联盟各成员国着眼长远,推动整个欧亚大陆发展繁荣与合作的战略决策。设施连通方面,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跨境公路、铁路、油气管道、网络高效运转,渝新欧、汉新欧等一系列国际货运班列陆续开通运营,各国在基础设施领域,不断上马大的项目,互联互通的广度和深度与日俱增,连接亚欧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正迅速延伸。贸易畅通方面,过去十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年均增长19%,今年年初以来,在全球贸易总体下滑背景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仍保持快速的增长。据预测,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将突破2.5万亿美元。资金融通方面,中方倡议成立了资金规模为1000亿美元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资金规模为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对现行国际金融机构形成有益的补充,还建立了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中非基金和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等。除了多边基金,我们还与哈萨克斯坦等战略伙伴打造了双边的产能合作基金。在这种多层次的金融支撑体系下,只要是符合“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合作理念的项目,融资都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民心相通方面,我们与沿线各国的人文交流越来越密切,专家学者互访、互办旅游、电影周等日益常态化,规模化,互派留学生规模日益扩大,到对方国家旅游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目前中国已与4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缔结各国互免签证协定,19个沿线国家和地区给予中国公民落地签证便利。与多个国家的互免或简化签证协议商签工作也正在稳步推进,中国护照的含金量正不断增加。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7年已经过去了,世界经济依然处于复苏与衰退的拉锯战中,低增长、低通胀、低需求同高失业,高债务,高泡沫等风险交织,经济不均衡的“弱复苏”格局凸显,大多数发达国家经济体无力恢复到危机前的增长水平,而一些新兴经济体则遭遇逆风,难以维持以往的强劲增长,全球有效需求上升和国际贸易回暖尚需时日。而“一带一路”建设将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给沿线国家和世界带来了多重的机遇。一是增长机遇。“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一方面是“硬”拉动,就是通过实实在在的经济项目增加供应和就业,促进区内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拉动沿线国家实体经济。另一方面是“软”促进。就是让亚非欧国家找到一个共同努力的方向,在一面能够凝聚人、吸引力的旗帜下共同奋斗、共谋发展。二是互联互通机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一带一路”的六大经济走廊和海上重要港口建设都强调交通大项目建设,商机到处都是。比如2020年前,中国将建设172个重大水利工程,投入资金约1000亿美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出台了规模宏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印尼、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白俄罗斯及非洲不少国家都对与中方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有热情,双方合作空间巨大。三是投资机遇。在实体经济面临融资难题背景下,中国企业已成为国际投资融资新的生力军。去年中国共实现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16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5.5%,其中非金融类达到1028亿美元,同比增长14.1%。目前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占中国对外投资的占比不到20%,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中国为投融资领域的国际贡献必将产生双赢、多赢的效果,中国倡导的合作模式必将为改善全球金融体系做出积极的贡献。四是合作便利化机遇。当前,全球治理改革举步维艰,“一带一路”建设将自贸区合作作为重要方向,致力于降低贸易投资壁垒,逐步建设起高标准的周边自贸区网络。目前中国约30%的对外贸易是通过自贸区完成的,其中大多是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伙伴们进行的。我们正在商谈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中日韩自贸区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这将有利于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和自由贸易体制,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各国经济政策的相互协调。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工程,涉及主体多、问题广、头绪杂。“一带一路”建设要繁荣昌盛,就要强本固基,打造命运共同体。一是坚持开放包容。开放包容既是“丝路精神”的真谛,也是中国30多年经济社会取得持续快速发展的诀窍。“一带一路”和命运共同体建设是开放和包容的,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支持实行自由贸易,切实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和命运共同体。二是坚持三共原则。“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哪一家独有的,也不是哪一家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协作,你情我愿,合作起来效果才会达到最佳。我们要继续坚持“共同商量,共同建设,共同分享”,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搞好贸易、产业、投资和金融等各个领域的互利合作,发掘新的合作亮点,打造新的重大合作项目,为各国民众创造新的福祉。三是坚持大力创新。“一带一路”建设没有现成模式照搬,也没有先例可循,需要我们放眼全球,以“敢为天下先”的勇士精神去开拓创新。创新没有国界,无论是新兴市场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需要加大创新力度,“靠自己的骨头长肉”。创新也没有业界,各个领域间都应该加强沟通交流,开展精诚协作,消除各种贸易、技术、产业转移壁垒,不断汇聚“一带一路”和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源头活水。四是坚持推进民心相同。“亲戚越走越近,朋友越走越亲。”人文交流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也是支撑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坚实桥梁,不同社会制度可以相互包容,不同发展模式可以相互合作,不同价值文化可以相互交流。我们要坚持在交流互建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前进。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古代丝绸之路是和平之路,商贸之路,今天的“一带一路”更是和平合作、互利共赢之路,通向命运共同体之路。“集众思,广忠益”,希望大家以此次论坛为平台,继续群策群力,充分交流,相互启发,提出有前瞻性、针对性、实用性的建议,为“一带一路”和命运共同体建设建言献策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最后再次预祝大会圆满顺利成功!谢谢大家!“丝路论坛:一带一路与共同体建设”2015年会于11月6日至7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办。“丝路论坛”由丝路规划研究中心、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经济研究院共同主办。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218.4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