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迷雾看跑鞋——ASICS跑鞋不完全介绍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10-15 浏览:65 海淘动态
本期征稿有ASICS跑鞋介绍的通缉令,于是为了给什(wo)么(zi)值(ji)得(zhuan)买(dao)网(da)站(ba)添(da)砖(ba)加(jin)瓦(bi),本胖子勇敢地再投一稿。然而作为四大跑鞋厂商之一的ASICS,其跑鞋种类堪称车载斗量。对于顶级跑鞋,名称倒是能够统一,但对于入门级的跑鞋,通常是城头变幻大王旗,每年的称呼都不一样。因此本文拟从ASICS利用的科技出发,把笼罩在ASICS各种鞋上的迷雾拨开,从而给大家提供参考。
如果想查询ASICS的具体鞋型,可以去ASICS台湾,ASICS米国,ASICS澳洲或ASICS日本网站。但四者的鞋种类皆不同,台湾网站的种类最少最为山寨,日本网站的信息最全(可惜看不懂),米国的网页最漂亮(这个能看懂)。
在开始之前,让我们来看看最著名的鸡蛋视频吧(v.youku.com/v_show/id_XMzk0MjUwMTE2.html)(5分30秒开始)1 ASICS公司的黑历史 我们都知道ASICS的潮鞋系列被叫做鬼冢虎,这是因为50年代蜚声国际的鬼冢虎运动鞋正是ASICS的前身,因此特地保留此系列作为纪念(其实现在的鬼冢虎和当年的鬼冢虎还挺像的)。
现在推测鬼冢虎名称的由来,大抵是这样的:鬼冢是来源于创始人鬼冢喜八郎的姓,虎则是由于日本人认为虎可以从千里之外归来(所以偷袭珍珠港成功之后的电码是虎虎虎),因此以虎来命名运动鞋也是应有之义。
鬼冢公司是1949年创立的(ADI的三条线也是此年注册的,真是个奇迹的年份),1950年就推出了第一双运动鞋Bashu(长的和回力一样,没错,这货就是篮球鞋),而1951年,19岁来自广岛的田中茂树就脚踏奇怪的TIGER跑鞋(即图中左下角的那个)为日本第一次获得了有世界第一马拉松之称的波士顿马拉松的冠军,所以鬼冢跑鞋也就因此成名鸟。
(关于波士顿马拉松,有很多传奇的故事,请看波士顿马拉松的故事)Abebe Bikila是著名的赤足跑运动员(所以五趾鞋里有一款就叫BIKILA,以纪念这位大神),他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赤脚完赛并拿到金牌(我小时候就知道此人,并一直称他为赤脚大仙),但1961年,他开始穿TIGER跑鞋进行比赛,也因此成为了鬼冢最值得骄傲的谈资之一。
鬼冢的另一个值得骄傲的谈资就是与NIKE间的渊源,NIKE公司的前身是蓝带公司,而上世纪六十年代两位创始人耐特和鲍尔曼投资成立“蓝带运动公司”的目的是要在美国代理日本的虎牌运动鞋,而早期的NIKE鞋也确实是由鬼冢的日本工厂生产的。
ASICS的真正诞生是在1977年,鬼冢株式会社被合并成ASICS公司。ASICS名称的来源是古罗马诗人Juvenal的格言: “Anima Sana In Corpore Sano”,据说是这个意思:若要向神灵祈祷,应起球健康的精神,寓于强健的体魄。(所以我一直觉得ASICS的原来名称爱世克私这名字翻译的非常有内涵,和这句诗意境相似,现在改叫亚瑟士,真是让人无力吐槽)
值得一说的是ASICS的招牌(即每双鞋均有的那个标志,见下图),其实它不仅是个标志,更是一项鞋面包裹技术,首次用在Mexico 66的鬼冢虎鞋上。
ASICS的最重大科技进展应当是1980年发明的GEL,直到今天,硅胶减震一直是ASICS的大卖点。
而ASICS的进一步发展应当是1992年,它被指定为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慢跑鞋赞助商,出尽了风头,从此以后,它跑鞋之王的地位便奠定了。1994年,ASICS更是推出了有“跑王”之称的KAYANO,KAYANO的辉煌延续至今,20代的KAYANO也成为运动鞋中最长命的鞋款之一。
2 ASICS鞋的分类 在本部分的开始,要推荐给大家的就是跑鞋矩阵。有了这个,大概不会再有XXX是什么类型的跑鞋的问题了,更加厉害的是,此矩阵会更新,保持与时俱进。
从ASICS跑鞋的角度来说,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刨去专业用途(专业马拉松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稳定型,缓震型,33系列和准马鞋。
稳定型包括了以前的稳定系和支撑系,比如像支撑系的旗舰EVOLUTION(现在的新型号叫做FORTE),已经并入了稳定系。它适合正常(neutral)至低足弓/内翻(pronation, over/severe)的跑者。此类鞋包括了ASICS最知名的系列KAYANO和销量最大系列GT2XX0。
缓震型适合正常(neutral)至高足弓外翻(underpronation)的盆友。此类鞋具有最软的中底(45硬度的SOLYTE),因此脚感最为舒适,NIMBUS和CUMULUS便是此类型鞋的代表。(顺便说一句,这两种都是以气象词汇命名)
33系列的鞋是赤足跑鞋,想必是为了细分,用来占领潮流运动鞋的市场。在此系列中,有不少型号是昙花一现的——在ASICS美国网站的介绍中,只能找到5种33系列的跑鞋,从低端到高端,其型号分别为:LYTE33,NEO33,SUPER J33,EXCEL 33和CIRRUS 33,这五种就是现在33系列在生产的鞋种,以前的BLUR33、KALI33等,都在城头变换的大王旗下灰飞烟灭鸟。
准马鞋这种说法很笼统,但是日本网站上把精英跑者的LSD用鞋作为一大类列出来,我更愿意将其称为准马鞋。与专业的马鞋相比,准马鞋是具有保护技术的,因此如果是高水平跑友,其实完全可以使用这种鞋进行训练。
3 ASICS的黑科技与分析 首先来一张ASICS鞋的结构示意图,这是一张旧图,上面还有当时的技术,现在已经有些技术有了更新版本,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来详解ASICS的这些黑科技。
3.1 外底技术
Guidance Line?:可以有效地引导脚跟到脚趾的姿势,提供一个平稳而舒适的跑步旅程,同时还可以减少能量消耗和延缓疲劳。
此技术在前几年还没有,我的感觉GuidanceLine能有效的缓解不严重的内翻和外翻,我的NIMBUS12的鞋底前掌磨损就是在中间的位置,我自己原来是under pronation的,但现在是neutral了,窃以为有此技术的部分功劳。
TrussticSystem?:我一般称其为中桥。它一般用树脂叠加在中足部位,来加强强韧性,提高稳定性。最早的中桥是比较厚的塑料片(我的NIMBUS7就是如此),现在的中桥比以前薄了许多,并由以前的完全覆盖形式变成了条状,我感觉这种条状材料和MIZUNO的WAVE片材料接近。
Space TrussticSystem?:中空中桥。这个技术比中桥技术更新,此技术更像MIZUNO的WAVE技术了,不过是用于足弓部分而不是后跟部分。不过有说法说现在的中桥材料是碳纤的了,但是我在我的KINSEI4上没有看出来。
中桥技术是为了保护足弓的,即使ASICS自己的赤足系列跑鞋都没有放弃,这一点比其他家的赤足跑鞋厚道多了。另外,自从GuidenceLine运用以后,中桥和以往的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以前的全覆盖变成了现在的条状,个人感觉,中桥技术现在已经比较完善了,估计以后不会再有更多改进了。
AHAR:外底技术,最早被称为AHAR,后来有了进化型AHAR+,现在均统称AHAR了,其意在做到鞋底的最大耐磨。个人感觉AHAR技术比MIZUNO的X10和NewBalance的N-durance都要耐磨。
DURASPONGE?OUTSOLE:这项技术是AHAR橡胶的前掌化而已,不过本胖子读书少,不知道所谓的AHAR褐色橡胶是个啥。
请看下边这张图,以前的顶级跑鞋就是这样使用的(前掌AHAR,后掌AHAR+),不过最近两年,AHAR技术被弱化了,尽管鞋跟处鞋底还标明AHAR+或是AHAR,但是网站上已经不再细分了。WETGRIP OUTSOLE:这是所谓的湿抓地技术,此技术多用于马鞋和铁三鞋。这是因为这二者一定会接触潮湿地面(马拉松比赛水站附近通常一片狼藉,铁三就更不用说了),这样的话,鞋的湿抓地性能就一定要好才行。
3.2 中底技术 3.2.1 一般中底技术
第一代KAYANO采用的是EVA,但到了KAYANO 8,就已经升级成SPEVA了,比一般EVA材料轻35%,KAYANO 13更是把SPEVA升级成了SOLYTE材料(所以GT2120有SPEVA和SOLYTE两种版本……),比标准EVA轻50%,此材料也成为各家缓冲材料中的顶级货色(但是有BUG,详情后面描述)。
DUOMAX? SUPPORT SYSTEM:防倾斜装置,双密度底,仅用于稳定系跑鞋和支撑系跑鞋。从下图中就可以看出DUOMAX的作用。I.G.S. Impact Guidance System:专利缓冲吸震系统,这是个技术包的统称。窃以为购买ASICS跑鞋至少要买到有I.G.S.标志的跑鞋,这是一系列技术综合运用的标志。据ASICS官方宣传采用I.G.S.技术集合的跑鞋在避震性,抓地性,透气性(我怎么觉得ASICS透气性不求行呢?),弯曲性,轻量化,耐久性,稳定性和包裹性方面都有更出色的表现——这TM简直是十全大补丸啊!
SOLYTE:缓震中底材料,比老的spEVA更轻30%,比标准EVA轻量50%,但是它的本质仍然是EVA系物质。已知有三种硬度——45,55,65。45硬度最软,用于缓震系跑鞋;55硬度居中,适用范围也广,除了控制系跑鞋以外,像DS TRAINER这种准马鞋也是这种硬度;65硬度的缓震材料用于支持跑鞋,现在ASICS已经取消了支撑系的名称,不过FORTE仍然接过了前辈Evolution的大旗,采用了此种硬度的中底。
spEVA:也是缓震中底材料,算是老一代的中底材料(相比SOLYTE),即使如此,它也比标准EVA轻35%。它也有45,55,65三个硬度版本。需要说明的是,spEVA作为老一代的缓震技术,一直都没有死,在NIMBUS 15身上,spEVA又逆袭了……
下面说一下我自己对spEVA和SOLYTE的看法,这两种缓震技术我都体验过。我的感觉是spEVA寿命更长,我500KM的NIMBUS 12已经基本没弹性了,然而我的NIMBUS 7却在AHAR几乎磨损殆尽的时候前掌仍保持着一定弹性。诚然,SOLYTE更轻,但寿命更短也是毫无疑问的——这个在ASICS澳洲官网上也有描述,它把spEVA算作缓震技术,而把SOLYTE作为轻量技术。
众所周知(我也是刚知道......),密度越低的缓震材料,寿命会越短;相反,密度高的缓震材料,尽管重量略重,但是寿命相应的也会长一些——对于竞赛跑鞋来说,轻量化是命脉,但对于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来说,反正我们平时用跑鞋也并非做竞赛用途,长寿命应该比轻量更重要。所以在新一代的鞋里,spEVA又复活了——所谓的FLUIDRIDE材料,就是一部分spEVA和一部分SOLYTE,兼顾了长寿命和轻量。
3.2.2 GEL技术
此技术在1980年发明以后,就成为了ASICS的看家本领。号称6米高落下鸡蛋在硅胶材料上都不会摔破。
以前的时候,ASICS对其硅胶做过完善的介绍,包括T-GEL,R-GEL,P-GEL,α-GEL等等(可惜当时本胖子年纪小,没学会存图留证),不过这些年,GEL的分类已经弱化了。目前我所知道ASICS鞋应用的硅胶种类只有两种:一种是T-GEL,广泛应用于各类顶级次顶级乃至实用级的跑鞋当中;另一种是采用了发泡GEL技术的R-GEL,此技术一般应用于高级的准马鞋——这是由于发泡GEL虽然轻量,但是不耐操,只能干这个用,也因此,采用的α-GEL的鞋一般都以内置为主,这样中底缓冲材料会保护GEL使它能有更长的寿命。
FOREFOOT GEL? CUSHIONINGSYSTEM:此技术应该称为前掌缓震技术,其要点不只在于前掌的硅胶,还包括硅胶上覆盖的一层缓震材料,需要注意的是,此缓震材料与中底是不同的,个人感觉这硅胶上的缓震材料比中底材料更软——拿手摁一下就全明白了。
REARFOOT AND FOREFOOT GEL? CUSHIONING SYSTEM:这应该叫做全掌缓震技术,此技术运用于高大上的鞋款之中,比如KINSEI,KAYANO,NIMBUS等等。
总结中底技术,从密度方面来看,SOLYTE<speva<gel,密度越低的物质寿命也越短,gel算是中底中最长寿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gel比较贵和重,所以如果使用全掌gel,必然会带来更高的价格和大的重量——比如kinsei或是sendai。然而,从缓震的角度,完全gel的缓震不见得比gel+ p= speva效果更好(asics在t-gel上积累很很多年,因此三明治的材料排布效果已经非常好了),所以大家要慎重选择。<= speva效果更好(asics在t-gel上积累很很多年,因此三明治的材料排布效果已经非常好了),所以大家要慎重选择。
如果想查询ASICS的具体鞋型,可以去ASICS台湾,ASICS米国,ASICS澳洲或ASICS日本网站。但四者的鞋种类皆不同,台湾网站的种类最少最为山寨,日本网站的信息最全(可惜看不懂),米国的网页最漂亮(这个能看懂)。
在开始之前,让我们来看看最著名的鸡蛋视频吧(v.youku.com/v_show/id_XMzk0MjUwMTE2.html)(5分30秒开始)1 ASICS公司的黑历史 我们都知道ASICS的潮鞋系列被叫做鬼冢虎,这是因为50年代蜚声国际的鬼冢虎运动鞋正是ASICS的前身,因此特地保留此系列作为纪念(其实现在的鬼冢虎和当年的鬼冢虎还挺像的)。
现在推测鬼冢虎名称的由来,大抵是这样的:鬼冢是来源于创始人鬼冢喜八郎的姓,虎则是由于日本人认为虎可以从千里之外归来(所以偷袭珍珠港成功之后的电码是虎虎虎),因此以虎来命名运动鞋也是应有之义。
鬼冢公司是1949年创立的(ADI的三条线也是此年注册的,真是个奇迹的年份),1950年就推出了第一双运动鞋Bashu(长的和回力一样,没错,这货就是篮球鞋),而1951年,19岁来自广岛的田中茂树就脚踏奇怪的TIGER跑鞋(即图中左下角的那个)为日本第一次获得了有世界第一马拉松之称的波士顿马拉松的冠军,所以鬼冢跑鞋也就因此成名鸟。
(关于波士顿马拉松,有很多传奇的故事,请看波士顿马拉松的故事)Abebe Bikila是著名的赤足跑运动员(所以五趾鞋里有一款就叫BIKILA,以纪念这位大神),他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赤脚完赛并拿到金牌(我小时候就知道此人,并一直称他为赤脚大仙),但1961年,他开始穿TIGER跑鞋进行比赛,也因此成为了鬼冢最值得骄傲的谈资之一。
鬼冢的另一个值得骄傲的谈资就是与NIKE间的渊源,NIKE公司的前身是蓝带公司,而上世纪六十年代两位创始人耐特和鲍尔曼投资成立“蓝带运动公司”的目的是要在美国代理日本的虎牌运动鞋,而早期的NIKE鞋也确实是由鬼冢的日本工厂生产的。
ASICS的真正诞生是在1977年,鬼冢株式会社被合并成ASICS公司。ASICS名称的来源是古罗马诗人Juvenal的格言: “Anima Sana In Corpore Sano”,据说是这个意思:若要向神灵祈祷,应起球健康的精神,寓于强健的体魄。(所以我一直觉得ASICS的原来名称爱世克私这名字翻译的非常有内涵,和这句诗意境相似,现在改叫亚瑟士,真是让人无力吐槽)
值得一说的是ASICS的招牌(即每双鞋均有的那个标志,见下图),其实它不仅是个标志,更是一项鞋面包裹技术,首次用在Mexico 66的鬼冢虎鞋上。
ASICS的最重大科技进展应当是1980年发明的GEL,直到今天,硅胶减震一直是ASICS的大卖点。
而ASICS的进一步发展应当是1992年,它被指定为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慢跑鞋赞助商,出尽了风头,从此以后,它跑鞋之王的地位便奠定了。1994年,ASICS更是推出了有“跑王”之称的KAYANO,KAYANO的辉煌延续至今,20代的KAYANO也成为运动鞋中最长命的鞋款之一。
2 ASICS鞋的分类 在本部分的开始,要推荐给大家的就是跑鞋矩阵。有了这个,大概不会再有XXX是什么类型的跑鞋的问题了,更加厉害的是,此矩阵会更新,保持与时俱进。
从ASICS跑鞋的角度来说,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刨去专业用途(专业马拉松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稳定型,缓震型,33系列和准马鞋。
稳定型包括了以前的稳定系和支撑系,比如像支撑系的旗舰EVOLUTION(现在的新型号叫做FORTE),已经并入了稳定系。它适合正常(neutral)至低足弓/内翻(pronation, over/severe)的跑者。此类鞋包括了ASICS最知名的系列KAYANO和销量最大系列GT2XX0。
缓震型适合正常(neutral)至高足弓外翻(underpronation)的盆友。此类鞋具有最软的中底(45硬度的SOLYTE),因此脚感最为舒适,NIMBUS和CUMULUS便是此类型鞋的代表。(顺便说一句,这两种都是以气象词汇命名)
33系列的鞋是赤足跑鞋,想必是为了细分,用来占领潮流运动鞋的市场。在此系列中,有不少型号是昙花一现的——在ASICS美国网站的介绍中,只能找到5种33系列的跑鞋,从低端到高端,其型号分别为:LYTE33,NEO33,SUPER J33,EXCEL 33和CIRRUS 33,这五种就是现在33系列在生产的鞋种,以前的BLUR33、KALI33等,都在城头变换的大王旗下灰飞烟灭鸟。
准马鞋这种说法很笼统,但是日本网站上把精英跑者的LSD用鞋作为一大类列出来,我更愿意将其称为准马鞋。与专业的马鞋相比,准马鞋是具有保护技术的,因此如果是高水平跑友,其实完全可以使用这种鞋进行训练。
3 ASICS的黑科技与分析 首先来一张ASICS鞋的结构示意图,这是一张旧图,上面还有当时的技术,现在已经有些技术有了更新版本,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来详解ASICS的这些黑科技。
3.1 外底技术
Guidance Line?:可以有效地引导脚跟到脚趾的姿势,提供一个平稳而舒适的跑步旅程,同时还可以减少能量消耗和延缓疲劳。
此技术在前几年还没有,我的感觉GuidanceLine能有效的缓解不严重的内翻和外翻,我的NIMBUS12的鞋底前掌磨损就是在中间的位置,我自己原来是under pronation的,但现在是neutral了,窃以为有此技术的部分功劳。
TrussticSystem?:我一般称其为中桥。它一般用树脂叠加在中足部位,来加强强韧性,提高稳定性。最早的中桥是比较厚的塑料片(我的NIMBUS7就是如此),现在的中桥比以前薄了许多,并由以前的完全覆盖形式变成了条状,我感觉这种条状材料和MIZUNO的WAVE片材料接近。
Space TrussticSystem?:中空中桥。这个技术比中桥技术更新,此技术更像MIZUNO的WAVE技术了,不过是用于足弓部分而不是后跟部分。不过有说法说现在的中桥材料是碳纤的了,但是我在我的KINSEI4上没有看出来。
中桥技术是为了保护足弓的,即使ASICS自己的赤足系列跑鞋都没有放弃,这一点比其他家的赤足跑鞋厚道多了。另外,自从GuidenceLine运用以后,中桥和以往的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以前的全覆盖变成了现在的条状,个人感觉,中桥技术现在已经比较完善了,估计以后不会再有更多改进了。
AHAR:外底技术,最早被称为AHAR,后来有了进化型AHAR+,现在均统称AHAR了,其意在做到鞋底的最大耐磨。个人感觉AHAR技术比MIZUNO的X10和NewBalance的N-durance都要耐磨。
DURASPONGE?OUTSOLE:这项技术是AHAR橡胶的前掌化而已,不过本胖子读书少,不知道所谓的AHAR褐色橡胶是个啥。
请看下边这张图,以前的顶级跑鞋就是这样使用的(前掌AHAR,后掌AHAR+),不过最近两年,AHAR技术被弱化了,尽管鞋跟处鞋底还标明AHAR+或是AHAR,但是网站上已经不再细分了。WETGRIP OUTSOLE:这是所谓的湿抓地技术,此技术多用于马鞋和铁三鞋。这是因为这二者一定会接触潮湿地面(马拉松比赛水站附近通常一片狼藉,铁三就更不用说了),这样的话,鞋的湿抓地性能就一定要好才行。
3.2 中底技术 3.2.1 一般中底技术
第一代KAYANO采用的是EVA,但到了KAYANO 8,就已经升级成SPEVA了,比一般EVA材料轻35%,KAYANO 13更是把SPEVA升级成了SOLYTE材料(所以GT2120有SPEVA和SOLYTE两种版本……),比标准EVA轻50%,此材料也成为各家缓冲材料中的顶级货色(但是有BUG,详情后面描述)。
DUOMAX? SUPPORT SYSTEM:防倾斜装置,双密度底,仅用于稳定系跑鞋和支撑系跑鞋。从下图中就可以看出DUOMAX的作用。I.G.S. Impact Guidance System:专利缓冲吸震系统,这是个技术包的统称。窃以为购买ASICS跑鞋至少要买到有I.G.S.标志的跑鞋,这是一系列技术综合运用的标志。据ASICS官方宣传采用I.G.S.技术集合的跑鞋在避震性,抓地性,透气性(我怎么觉得ASICS透气性不求行呢?),弯曲性,轻量化,耐久性,稳定性和包裹性方面都有更出色的表现——这TM简直是十全大补丸啊!
SOLYTE:缓震中底材料,比老的spEVA更轻30%,比标准EVA轻量50%,但是它的本质仍然是EVA系物质。已知有三种硬度——45,55,65。45硬度最软,用于缓震系跑鞋;55硬度居中,适用范围也广,除了控制系跑鞋以外,像DS TRAINER这种准马鞋也是这种硬度;65硬度的缓震材料用于支持跑鞋,现在ASICS已经取消了支撑系的名称,不过FORTE仍然接过了前辈Evolution的大旗,采用了此种硬度的中底。
spEVA:也是缓震中底材料,算是老一代的中底材料(相比SOLYTE),即使如此,它也比标准EVA轻35%。它也有45,55,65三个硬度版本。需要说明的是,spEVA作为老一代的缓震技术,一直都没有死,在NIMBUS 15身上,spEVA又逆袭了……
下面说一下我自己对spEVA和SOLYTE的看法,这两种缓震技术我都体验过。我的感觉是spEVA寿命更长,我500KM的NIMBUS 12已经基本没弹性了,然而我的NIMBUS 7却在AHAR几乎磨损殆尽的时候前掌仍保持着一定弹性。诚然,SOLYTE更轻,但寿命更短也是毫无疑问的——这个在ASICS澳洲官网上也有描述,它把spEVA算作缓震技术,而把SOLYTE作为轻量技术。
众所周知(我也是刚知道......),密度越低的缓震材料,寿命会越短;相反,密度高的缓震材料,尽管重量略重,但是寿命相应的也会长一些——对于竞赛跑鞋来说,轻量化是命脉,但对于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来说,反正我们平时用跑鞋也并非做竞赛用途,长寿命应该比轻量更重要。所以在新一代的鞋里,spEVA又复活了——所谓的FLUIDRIDE材料,就是一部分spEVA和一部分SOLYTE,兼顾了长寿命和轻量。
3.2.2 GEL技术
此技术在1980年发明以后,就成为了ASICS的看家本领。号称6米高落下鸡蛋在硅胶材料上都不会摔破。
以前的时候,ASICS对其硅胶做过完善的介绍,包括T-GEL,R-GEL,P-GEL,α-GEL等等(可惜当时本胖子年纪小,没学会存图留证),不过这些年,GEL的分类已经弱化了。目前我所知道ASICS鞋应用的硅胶种类只有两种:一种是T-GEL,广泛应用于各类顶级次顶级乃至实用级的跑鞋当中;另一种是采用了发泡GEL技术的R-GEL,此技术一般应用于高级的准马鞋——这是由于发泡GEL虽然轻量,但是不耐操,只能干这个用,也因此,采用的α-GEL的鞋一般都以内置为主,这样中底缓冲材料会保护GEL使它能有更长的寿命。
FOREFOOT GEL? CUSHIONINGSYSTEM:此技术应该称为前掌缓震技术,其要点不只在于前掌的硅胶,还包括硅胶上覆盖的一层缓震材料,需要注意的是,此缓震材料与中底是不同的,个人感觉这硅胶上的缓震材料比中底材料更软——拿手摁一下就全明白了。
REARFOOT AND FOREFOOT GEL? CUSHIONING SYSTEM:这应该叫做全掌缓震技术,此技术运用于高大上的鞋款之中,比如KINSEI,KAYANO,NIMBUS等等。
总结中底技术,从密度方面来看,SOLYTE<speva<gel,密度越低的物质寿命也越短,gel算是中底中最长寿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gel比较贵和重,所以如果使用全掌gel,必然会带来更高的价格和大的重量——比如kinsei或是sendai。然而,从缓震的角度,完全gel的缓震不见得比gel+ p= speva效果更好(asics在t-gel上积累很很多年,因此三明治的材料排布效果已经非常好了),所以大家要慎重选择。<= speva效果更好(asics在t-gel上积累很很多年,因此三明治的材料排布效果已经非常好了),所以大家要慎重选择。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