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95%亏损 投资沦为土豪游戏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11-03  浏览:107  海淘动态

3生鲜电商并非资本市场新话题,但自步入2016年以来,关于生鲜电商的讨论不绝于耳。回顾生鲜电商的2015年,资本热捧、烧钱大战、死亡潮……整个市场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好莱坞大片。然而,即使巨头仍需靠合并抱团取暖,许家印、柳传志等大V刷脸失败,高呼“太挤、太累”,甚至有人被挤下去,但是在生鲜电商这趟列车上,大批创业者依旧前赴后继。这片新蓝海,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生鲜电商普遍亏损作为电商行业的最后一块肥肉,生鲜电商的火爆程度超乎业界想象。然而,现实跟理想总有差距,盈利问题是生鲜电商面临的共同课题。即便线下生鲜品类已经做得十分成熟的永辉超市,在2014年,生鲜类目毛利率仅为12.79%。而火爆投资的背后,却难以掩盖损耗率高、普遍亏损的现状。生鲜电商的产品毛利率20%-30%到头了,但仓储运营的成本能占到1/3,物流成本可能又占1/3。“目前客单价能有100多块钱已经算不错了,但还是太低了。只有把客单价提起来,才能把成本占比降下来。”而这又违背了生鲜电商的初衷。同时,高损耗率是行业面临的另一个难题,可以说,如果互联网思维不能降低损耗,那也不过是“然并卵”。目前我国生鲜冷链流通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具体为果蔬的5%、肉类的12%和水产品的23%,而发达国家蔬菜和肉禽冷链流通率分别高达95%和100%。与此相对的是,我国生鲜腐损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果蔬腐损率达25%,类腐损率为12%,水产品腐损率亦高至15%。显然,生鲜属于高损耗以及保质期有限的品类,一旦周转率降低就会造成大量的库存,最终只能被扔掉,并直接影响利润。同样致命的是,在一个尚未形成行业巨头、群雄混战的新领域,通过不断烧钱大力补贴来培养新用户,似乎已成行业趋势。最为典型的水果营行,此前“充1000送300”、“充2000送1000”,甚至还有“充5000送3000”的优惠,显然已经是在亏本的模式下运行。赔本的生鲜电商一抓一大把,赚钱的凤毛麟角。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农产品电商接近4000家,其中仅有1%能够盈利,7%有巨额亏损,88%略亏,4%盈亏持平。这意味着,绝大部分生鲜电商都处于亏损状态中。这是个看起来非常美好的行业,道路仍不清晰,还有一段长长的路要走。投资沦为土豪游戏从长远看,生鲜电商自建成熟的供应链能有效摊平和降低冷链仓储和物流成本,掌控上游较难把控的采购环节,更重要的是保证企业在物流配送等环节取得更大的利润,提高核心竞争力。拿生鲜物流来说,大部分平台选择重金上阵,自建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更多是不得已而为之——我国冷链等配套产业远未跟上生鲜电商发展的步伐。然而,这并不是一笔轻松的买卖。以生鲜仓储为例,一位冷链建设服务商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莲花财经记者,由于生鲜电商经营的果蔬、肉禽等产品容易腐烂,不同的产品需要不同的储温,这种严格的温度控制体系带来了非常高昂的建仓成本。以百果园为例,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对外透露,其A轮4亿元融资最大头将花在供应链的深耕上。而根据公开资料,中粮我买网、天天果园等平台相继投入重金自建冷藏仓储跟冷链宅配物流体系,从投资规模来看,均在1亿元上下,是名副其实的重资产运行模式。供应链的建设,彻底沦为土豪们才玩得起的“游戏”。更为紧要的是,选择自建物流的生鲜电商们,在投入巨大的资金建设自有物流后,仍面临着漫长的成本回收周期。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从目前生鲜电商经营规模来看,成本收回周期最少要5-10年时间”。对于一个仍需不断烧钱的行业来讲,能否获得及时融资,生死往往命悬于此。从全行业来看,根据IT桔子网的数据,目前尚处于运营状态的190家生鲜电商中,仅有7家拿到了C轮融资,6家拿到了B轮融资,24家拿到了A轮融资,81家状态不明确,29家尚未获得融资。剩下的生鲜电商,都被堵在了种子天使轮。生鲜电商经过资本寒冬杀菌后,开始进入深耕期,已是不争的事实。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355.0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