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天猫似乎变了 得民心者得天下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11-02 浏览:121 海淘动态
电商将是否有变? 自今年4月以来,韩都衣舍、裂帛及茵曼、初语的母公司汇美集团相继递交IPO申请,淘品牌纷纷谋求上市。 同时,4月末,应原生品牌商家的要求,天猫宣布成立协助商家上市办公室。紧接着,淘品牌们逐一开启了上市之路。 很多现象因其背后的更多可能性,会令市场侧目。 曾有人质疑:淘品牌没有了淘能称得上品牌吗?而淘品牌们争先离开本土、意欲出淘是不是也预示着电商有变?在种种猜测、叫好甚至唱衰背后,电商之路和品牌之路是有必要思考的两大命题。 现在,有些人已认为淘宝不仅是电商 将其美誉为生态化平台,因其成就了韩都衣舍、御泥坊、小狗电器等诸多品牌。这些无雄厚资金、成熟产业体系,名不见经传的在野群体最终能崛起并树立自身品牌,继而与传统品牌形成竞争之势,说明了淘宝生态化平台的孕育能力。它为本土、草根因素的生长提供了温室,调动并激发了曾被忽略的中小企业力量。 最近阿里创业纪录片《Day Dreamer》展示了马云及其团队对于服务中小企业的执着。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做成一件事其中的艰难,创业过程的惨淡。 淘宝的成长抑或淘品牌的生长是捆绑在一起的,是共患难、共成长。 曾经,很多人并不看好发展初期的淘宝 大品牌、大厂商对其无人问津。 在这种情形下,在淘宝试图打造网络原创品牌的过程中,获得了发展机遇的淘品牌们凭借细分化的市场定位、相对可靠的品质、偏低的价格以及打折优惠等,吸引了线上消费者,并形成一定黏性。 此后,线上生态发展势头良好,并在每年一度的双十一狂欢中达到巅峰。在相互依赖和共同愿景的引领下,淘品牌们共同提升了淘宝及天猫的平台形象,同时自身逐渐从小作坊扩张到大体量,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互联网品牌。 近几年,无论是作为电商平台的淘宝,还是依托电商的淘品牌们,都在为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变化和生机的同时,日益壮大。 然而,携手拼搏的年代也可能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 淘宝、天猫似乎变了 普通商家的引流成本越来越高。 就天猫的利好一面而言,传统品牌曾一改昔日高冷姿态,纷纷牵手天猫。这使得淘品牌被排挤,境遇大不如前。 裂帛招股书数据显示,2013年其来自淘宝的收入占83.17%,来自唯品会的收入占7.37%,来自京东的占4.1%。而到2015年,来自淘宝的收入只占58.49%,来自唯品会的则占36.36%,来自京东的占2.58%。 曾经频繁亮相淘宝女装推荐页面的茵曼也出现相似情况。 与淘宝天猫的携手之情或难以维持,也客观上促使了淘品牌们布局上市。 淘品牌走向上市是进击之举 他们不甘示弱、想要证明自身实力,登陆创业板或新三板寻求资本青睐从而为品牌发展获得更多资源和空间。 从另一方面看,淘品牌有自己的难言之隐,至今仍然难以摆脱同质化、低端、山寨的评价。面对传统快时尚品牌如优衣库、ZARA等转向线上的挑战时,节节败溃。 淘品牌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够,潜意识上,在触到天花板之前必须为自己寻求更新、更大的发展契机。 值得注意的是,茵曼融资后的一大部分资金要用来投入线下实体店建设 在此期间,淘品牌们尝试从线上走向线下来提高品牌知名度。 有报道称,茵曼融资后的一大部分资金要用来进一步推进千城万店计划,到2020年,开出10000家线下门店。 理论上,布局线下同时能提高购买转化率、获得更多新用户、传播品牌文化,从而加固品牌形象。 新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品牌将不再是电商平台的附属品,而是有着独立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实体。 崇尚文化是人类的最高天性,没有人不喜欢文化 物质涌动的背后是文化的涌动。 争先恐后布局上市不仅只是为了稳住现有成果,这些本土成长起来的服饰品牌具备潜力,亦或具有尚未可知的更重大的意义。 淘品牌一路的成长仍是独一无二的 有人批评淘宝电商的野蛮生长,甚至谴责它对中国商业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但电商作为中国近十年来的新经济因素为中国经济焕发的活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他们能够成长起来,在某种程度上一定是基于用户需求的,符合了某种经济生态。 今后,淘品牌将更加走向独立,但不要忘了同时生于斯长于斯,传统电商仍是不可或缺的路径之一。 得民心者得天下 今后,不是生态为王,而是好的生态才能为王。 让更多低价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走向消费者,这不是互联网的专利,哪个时代不是呢? 诚信,文化,痛快,比其它一切更重要。谁掌握了这,谁就是未来的大王。
上一页:
“16+1”峰会为欧洲游吹来了什么风?
下一页:
姹紫嫣红赏叶季 寒风不减游玩热情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0/300
微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