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的尴尬:农产品上行遇瓶颈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11-30  浏览:98  海淘人物

推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肩负的双重使命。如今随着淘宝、京东的入村布局,农民只要有部可以上网的手机,基本上就可以足不出户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了。  然而,对于农民而言,真正需要解决的不是从口袋里掏钱去购买商品,而是让自家的农产品也能通过互联网飞入城市各地,让自身的钱袋鼓起来。可是,农产品保鲜难、难以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程度低等,制约着农产品上行。  破解农产品上行难的密钥在哪里?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大众电商创业最活跃的县市,连日来,我们穿行在枝江城乡,寻找答案。  仙女镇刚建成的电商孵化中心。“村小二”陈晓璐清点村淘服务站的展示商品,方便村民看物下单。  电商下沉农村密织销售网络  8月10日下午3点,骄阳似火。枝江市仙女镇仙女村农村淘宝服务站,合伙人陈晓璐正在收拾清点站内的商品。电风扇、洗洁精、电饭煲……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这些只是展示,客人看中需要的话,就在手机淘宝上下单,货到店后,我再送货上门。”陈晓璐说,现在正值中午,很多村民在家休息,等到傍晚,很多人在广场跳完舞后,都会来店里逛逛,挑选下单各种商品。  陈晓璐,本村人,大专文化。她本在外地一家企业做会计,得知村淘合伙人招募消息,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通过笔试面试,成为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的一名“村小二”。“农村电商是大势所趋,能在家门口上班,很好。”她现在平均每月从村淘获得的佣金收入有三四千元。  陈晓璐至今仍记得去年6月18日开业时的场景,“当天我在网上卖出了三台空调、一台电脑,没想到生意这么火爆。”当天,阿里巴巴枝江市村淘服务中心正式启动,该市首批54个村级服务站同时开馆,营业额一天就突破200万元大关。  村淘服务站配有台式电脑、背投电视,信号相连,这都是村淘服务中心提供的。经营场所也是由村委会免费提供的,减轻了陈晓璐不少压力,陈晓璐也成了村民们的好帮手。  郭玉珍和老伴平时在家带孙女,儿女们都在外打工。郭玉珍不会用电脑,夏天想在网上买凉席,陈晓璐就操作电脑,电视屏幕上同步显示出多款凉席,品牌和价格一清二楚。郭玉珍在陈晓璐的帮助下,挑中了一款湖南产的凉席,陈晓璐为她网上下单,买了两床。郭玉珍告诉我们,自己基本上每周都要过来网购,给孙女的服装、玩具、零食都买过。  陈晓璐说,农民的购物方式正在因互联网而改变,除了服装、日化品,连农资兽药、大件电器都是在网上买的。村民李维强前不久为婆婆在网上选购了一台空调,“价格比商场还便宜,质量也放心,而且送货上门。”该村党支部书记姜舟洲说,村淘服务站运营以后,这个地方成了村里人气最旺的地方。  近几年,枝江市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当别的地方对电子商务还处在半梦半醒的时候,枝江已吹响了向电子商务进军的号角。去年4月,枝江市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为宜昌首个整体推进阿里巴巴合作项目的县级市。  电商的风生水起,在枝江织起了密集的销售网络。淘宝、京东等全国知名电商平台,在枝江建起了服务中心和枝江馆,现已有90个村淘服务站,215个京东推广点,还有裕农合作站、邮掌柜等。目前,枝江市已建立市、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农村电商服务全覆盖。  工业品农产品尚未形成双向流通  今年6月1日,农村淘宝正式升级,升级后的农村淘宝和手机淘宝合二为一,手机淘宝针对农村市场增设“家乡版”。村民可以根据所在地区进行页面切换,在所属地区的商品库中淘到自己心仪的产品。  最近陈晓璐比较忙,忙着帮助村民用手机重新下载手机淘宝,教会他们使用“家乡版”购物。陈晓璐说,升级后的农村淘宝,与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实现系统通、商品通、服务通,“简单说,就是有更多海量商品供村民选择,让村民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消费和服务体验。”“农村电商正为乡村搭建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基础设施,而村淘就是把网购带到农村的排头兵。”在枝江市电商办主任覃传发看来,网购、物流、配送、售后,这种“网货下乡”只是浅层次的下乡,农村电商要做的显然并不止于此。  对于农村电商而言,除了商品下行,还有一块是农产品上行,也是当下农村供给侧改革重点方向。而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中,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完美。“我在村淘服务站这个平台,还没有卖过本地的农产品。”陈晓璐说,农产品进城走得并不容易,她也曾帮助村民卖过农产品,但都只是通过微信朋友圈或自己开的网店推销,由于农产品品质标准不一,售后服务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陈晓璐坦言,在农村淘宝服务站,工业品下乡的渠道更加顺畅,多是工业品单向输向了农村,和农产品进城形成不了互动。“目前的电商体系是为工业品而搭建的,农产品只是借助了工业品电商的通道,如果完全按照工业品的生产标准来要求农产品,农产品进城注定困难重重。”  作为村淘合伙人,陈晓璐希望尽快打通“农产品上行”的瓶颈,“当电商平台两端的城市文明和乡村文化形成双向流通,才是农村发展的机会所在。”  破解农产品进城难的密钥在哪里  8月14日中午,仙女镇桔缘柑橘专业合作社内,四五个工人正在把刚采摘下来的青橘子按大小分拣、包装,按5斤一箱的标准装货待发。“这是仙女镇今年的第一批橘子,味道很酸,但有些人喜欢吃这种酸味,我们在网上发出预售,很多人提前订购。”曹诗德的电商团队今年3月入驻桔缘柑橘合作社,成立宜昌桔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他们负责网上营销,提供订单,合作社供应货源,探索出一条“专业合作社+电子商务”的新模式。  仙女镇另一个电商达人邓琼洁,以快递公司为据点,主打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售。我们见到她时,她用手机APP连接的手撕打印机不停往外出单,“全国各地的分销商不停发来订单,接都接不赢。”仙女镇的柑橘、土鸡蛋、红薯等农产品,通过她的网上渠道卖到全国各地,“前不久卖的张家湾桃子,网上价格达3元一斤,比传统收购价格高了两三倍。”  把农产品通过电商途径卖出去,已然成为当前创业的一个热潮,枝江也鼓励引导农民通过自己开设网店或进驻网上超市叫卖自产土货,“但要真正打通农产品上行的瓶颈难点,我们还需要在产品供应链、公共品牌打造和营销体系建设上做文章。”覃传发说。  采访中,覃传发多次将农产品溯源系统和标准问题挂在嘴边:“工业品都有着成熟的制造程序,但农产品有很强的区域性和季节性,而且一般都处于粗加工阶段,没有一个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因此品质和供量都不稳定。”  覃传发说,现在枝江正在做的就是把农村整个产业链建立起来。从选种开始,与生产端一起,逐步建立从生产、加工、分拣、包装、储运、冷链、配送等环节的统一标准和农产品溯源系统,最终由企业或合作社负责管理,农民负责种植,打造一条优质农产品生产的供应链。  第二是公共品牌打造,确定“枝滋有味”为枝江市农产品公共品牌,整合资源,统一品牌,抱团出击,农产品上行就容易多了。  最后是营销体系的建设。覃传发称,目前卖农产品的电商都比较零散,电子商务高端人才缺乏,为此,枝江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电子商务发展扶持资金,用于电子商务孵化器建设、开展电商创业培训等。  8月14日,我们在仙女镇周场村看到,仙女电商孵化中心已经建成,桔缘电商将是第一批入驻的电商公司。“在那里,我们将培训更多的电商创业人才。”曹诗德说。  陈晓璐等一批村淘合伙人,也将网络一批网商,注册电商公司专做农产品上行。枝江电商产业园年底投入运营,可吸纳2000名创客进园创业,实现园区集聚效用。  一张庞大的电商营销网络已然铺开。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161.0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