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量下降,跨境进口电商究竟怎么了?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7-06-27  浏览:172  海淘攻略

2016年的秋天还没到,进口电商从业者已感受到一丝的凉意。
自2014年下半年海关总署发布“56号文”“57号文”以来,众多企业借着政策的东风涌入跨境进口零售电商行业。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该行业逐渐壮大,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4.2万亿元,同比增长33.3%。
2015年,跨境进口零售电商迎来春天。外管局在1月出台7号文《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指导意见》将外汇支付的试点区域覆盖全国,并开放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试点申请;5月《关于调整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监管海关作业时间和通关时限要求有关事宜的通知》提升了进口商品的通关效率;质检总局《关于进一步发挥检验检疫职能作用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将部分产品列入负面清单,极大地利好了市场;6月,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指出,要“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合理增加消费品进口”;9月份出台的《关于加强跨境电子商务网购保税进口监管工作的函》打击了网购保税试点中的不规范行为。一系列的文件的出台,既有便利跨境电商企业外汇支付的渠道,也有提升通关效率的文件,更有国务院“增加消费品进口”的指示。
据艾瑞咨询数据,2015年跨境进口零售电商行业交易规模达到1184.3亿元,较2014年同比增长111.9%,在进口电商中的占比达13.2%。
然而,在近两年的蓬勃生长后,跨境电商在2016年仿佛进入“多事之秋”。
“4·8新政”。三月份,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自2016年4月8日起,我国实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企业对消费者,即B2C)进口税收政策。跨境电商税改新政几乎是一脚将进口跨境电商推进寒冬,在随后的短短一个半月里,让所有进口跨境电商坐了一轮过山车:4月7日晚间9时许公布的第一批正面清单让所有跨境电商措手不及,仅有的3个小时成了他们唯一的缓冲期;
一周后的4月15日13部委公布了第二批正面清单以及解读通关单细节,虽然生鲜等产品如愿进入清单,但是仅有的151个品类加上1142个品类始终无法满足市场的胃口;就在一众跨境电商人探求第三批正面清单以及更加详细的通关手续细节公布的时候,5月15日质检总局出台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通关单政策的说明,试图以执法机构的名义为通关单站台;转眼10天后(5月25日)海关总署办公厅一纸通知又将通关单打回税改前。短短一个半月里政令出了又改,改了又缓。
平台倒闭、高层离职
3月,蜜淘倒闭,8月,辣妈帮裁员关闭电商业务。之后,跨境母婴电商“蜜芽”四位高管离职,这四位分别为:CTO宗东东、跨境业务总经理桂博文、O2O和妈米负责人赵哲、运营副总裁杜萍。
资本火爆不再
进入2016年,2月份宝贝格子融资5200万人民币(约合795万美元);海淘返利网站55海淘,对外宣布获得竞技创投1亿元人民币(约合1528万美元)A轮投资;5月份日淘平台豌豆公主获得来自伊藤忠领投的1000 万美金 A+ 轮融资;6月份母婴电商贝贝网获得1亿美金D轮融资;与2015年相比,虽然势头似乎并没有减弱,但平均单笔融资在3330万美元上下,较2015年缩水了近57%。经历多轮融资仍旧倒闭的蜜淘以及明星衣柜的欠薪事件都给进口跨境电商敲响了警钟,资本在进入前变得愈加谨慎。
交易量下降
9月13日,国内知名电商研究智库——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发布《2016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2016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2.6万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出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2.09万亿元,进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5125亿元。报告指出,由于“跨境新政”在上半年掀起波澜,对进口B2C电商的交易形成影响,造成交易量下降。
细究进口电商所遇到的挫折,虽然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进口电商的动荡,但另一方面,企业、平台、行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是进口电商问题频出的主要原因。
很多企业自身并不具备做跨境电商的实力,只是因为看到了跨境电商的潜力,而盲目进入到了这个领域,很多企业甚至连跨境电商的特点或许都还没能清楚,一旦经历洗牌期,就很难承受竞争对手的挤压;
其次,跨境电商行业存在假货、支付问题,再加上鉴定和维权等相比国内电商的更为艰难,没有背景和平台支撑的、普通中小型跨境电商企业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如何应对平台在消费者心目当中的信誉冲击,会对他们的生存形成考验;
最后,产品严重的同质化,90%以上的跨境电商60%以上的商品是纸尿裤和奶粉,品牌也是仅有的几个。
另一方面,热衷于拼杀和价格混战,而不是转化个人海淘、代购,共同把海淘市场培育出来。消费者习惯的养成也还是需要一定阶段,能否挺过这个阶段,也检验着很多企业的资金承受能力。
跨境电商的火热,也吸引了传统巨头的进入,导致竞争加剧。在现在的经济形势下,国内消费者消费总量不会大幅增加,那么就意味着因为被跨境电商抢去一部分消费能力,境内电商市交易额或许会出现一定减少,这也许就会倒逼境内电商和企业采取策略与跨境电商进行竞争。
其次,市场交易额和企业数量的增长,这些增长越快速,也意味着他们本身内部竞争的激烈程度会加剧。因为粥少僧多、弱肉强食,必然就会导致大量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倒闭。最后,巨头们从未放弃过对热门领域的抢占,不论是用户,还是资源,他们同样在跨境电商领域拥有独特的优势。
尽管跨境电商税改新政最终延长一年执行,但它却传递出了清晰的信号:跨境电商行业的“套利”时代正在渐行渐远,政策红利终究会过去,跨境行业大洗牌已然揭开了序幕。毫无疑问,进口跨境电商已经由拼折扣、卖吆喝的“1.0”进阶为拼品质、服务、供应链等的“2.0”,电商平台间,综合实力的比拼已经是主要趋势。
有企业表示,市场规范和税制改革是必然的事,从业者不如尽早做好准备,在2017年5月到来之前做好准备,以免再次在新政面前慌了手脚。
在鹰熊汇2016跨境盛典上,递四方CEO海淘城董事长罗民、威时沛运电商事业部副总经理王和、跨境翼创始人宋金燕、澳团创始人Yvonne Yu、欧乐通CEO滕琰对进口电商未来及新政实施等方面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宋金燕
中国的消费升级对国外的需求已经非常热,而且非常大,所以基于这个前提,不管政策怎么变,这些商品始终要大量的迁移到中国来。所以我们认为未来像中国的出口一样,是跨境电商和一般贸易并存的格局,而对于跨境的新政,对明年5月或者未来会是怎样的政策,我认为总体来说是非常乐观的,我们从各方的资讯来看,我们认为在明年跨境是继续会有,但是不会像以前扩展得那么迅猛,是多元融合的状态进来。
我们以前很大的比例是来自于奶粉这一块,现在为了规避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我们一是降低奶粉的比例,同时也降低跨境奶粉的比例,这是必须要有这种预防措施的,经过这一次,我们更加感受到作为创业企业对风险管控的重要性。
罗民
深耕服务,不仅仅是商品。
滕琰
我深信跨境电商是一个改革创新的事情,是用“互联网+”的思维,打开了国际贸易的另一扇大门,从大层面上他融入了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所以这是非常值得鼓励和发展的行业。新政暂缓一年实施,我个人认为不是要阻碍或者限制这个行业的发展,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寻找最适合这个行业的新型监管模式,政府也需要时间,监管部门也需要时间。所以身处于跨境电商的我们,应该更多依托这些行业的平台,去建言献策,去配合政府,配合监管部门,给我们这个行业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开放和健康的市场环境,所以新政之后放松还是放紧,接下来这几个月大家行业要做出共同的努力,才能得到结论。
关于将来发展的机会点,我认为任何电商也好,O2O也好,贸易商超也好,他们都需要供应链服务模式,而且将来一定是线上线下打通的环节,一个互相渗透的环节。作为供应链企业,我们只能在货源上进行自我能力的升级;第二就是物流,我非常看好一个模式,叫做零库存式的供应链管理,就是我将库存积压在欧洲,渠道或者平台只负责去销售,做服务客户,库存周转率这些所有的东西都积压在整个上游供应端,分工会更细化一点,我觉得这种服务模式能匹配好,是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王和
用一句话讲,一切才刚刚开始,国外大鳄们开始关注到这个事情。4·8新政之后对跨境电商是促进的过程,跨境电商这件事情或者一带一路或者整个买卖全球的方向,国家是定了的,肯定要走的,接下来就像滕总说的,到底怎么走?国家给我们什么政策?到底宽还是严,还是要看在座各位,一起配合国家的努力,真正做到促进和规范,把这两个要素做到,可能才能得到更利于我们的发展方向。
罗民
我觉得从两点来分析这个事情,第一这条路不会断,从国家战略来看,中国在世界上能够叫得响的产业或者行业当然有很多,特别是以前的制造业,在成为国家战略上,这是很明显的,中国在电子商务在全球发展的势头包括GDP里面的贡献度,包括eWTP新的服务方式等等,这是作为国家战略的存在,所以不会因为监管的具体方式还没有落地而断了这条路;第二,推动力还是消费市场,需求是最重要的,需求不断,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路不断,在未来应该是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发展,这么长远的路要走,这条路绝对不会断,只是上有政策,下有对应,不是对策,我们总是能够在生存发展和国家政策道路中去摸索探讨,也可能要去试错,只要管控住自己的试错成本,当大潮退去的时候,我们还穿着泳衣泳裤,留到最后。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108.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