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案例】当当网:求收购卖还是留?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0-11-28  浏览:18  海淘人物

近日,针对当当将出售的消息,当当网CEO李国庆昨天下午在其微博发表回应称当当并无出售的想法,但欢迎战略投资者入股。究竟是卖还是留?没有数据都是空谈,请看来自天下网商数据中心的分析。近日,“当当寻求收购”的声音不绝于耳,是流言还是确有其事?基于现有资料,我们来分析一二。要卖,动机在哪里?有人说是经营不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从财务表现看,当当的经营却正在好转。证据如下:首先,当当的营收依然在稳健增长,2013年3季度净收入15.3亿,同比增长18.5%。平台业务GMV9.7亿,同比增184%。其次是比营收规模更为重要的是盈利能力。2011年的血战后,当当的毛利率和净利率都在快速回升。我们在分析当当上半年业绩时便指出,当当有望短期内实现季度盈利,从3季度的表现看,亏损率已经收窄至1.8%,盈利在望。为什么盈利能力在增强?一是当当将毛利率较低的百货业务向平台转移,自营业务更聚焦于图书、母婴、服装;二是战略定位在“中高端线上购物中心”,这样的定位促成了产品品质和客单价的上升,毛利率也相应升高;三是当当沉淀了一批忠实的客户,这批客户的年龄较大,购买力较强,而新的战略定位旨在开发这批客户的购买潜力,目前收到了效果。运营费用的下降是经营改善的又一佐证:物流费用在今年3季度为11.8%,是当当上市以来最低值;市场推广费用由上季度的5.1%降至3.8%;总的运营费用率为20.4%,是2011年下半年以来最低值。虽然运营费用率降低,但是活跃用户数和新用户数却不断上升,分别达到890万和270万的历史最高值,说明钱花得更有效了。不仅费用花得更有效,运作效率也有所改善。如图2,库存周转和应付账期都同比下降,根据以往的规律,第四季度两个指标会有进一步下降。如今转型基本成功的当当不再需要与其他综合B2C血拼,因此账期会更健康。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当当目前的经营状况非常不错,没有必要把自己卖了。即便是要卖,那也会等业绩更好一些,这样价钱才更高。但凡事不会空穴来风,综合各路流言,最主流的依据是说当当手头没钱了,那是真没钱了吗?截止今年9月31日,当当账面上的现金及等价物是2.98亿元,超过3个月的到期存款是8.55亿元,加上2.8亿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总额是14.35亿元。而IPO后的2010年底,这三项的和是16.9亿。如此看来,当当并不是没钱。当真如此?图3告诉我们另一个真相,即当当的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已经大幅减少了。这并不表示当当没钱花,而是说明债务风险在增加。正因如此,当当的运营更为谨慎,也越来越追求高效,上文中市场推广费用、物流仓储费用的变化也印证了这一点。但仅凭这一点,当当是没必要出售自己的,更明智的是寻求战略投资。另外,当当的两位夫妻创始人,会舍得将一手拉扯起来的事业出售吗?正在转型的当当就像一个青春期的少女,要嫁也要等成年吧?说完了“卖”,再谈谈“买”。对于购买动机,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控制图书市场”。但当当自身的发展路径就已经说明,图书市场的天花板很明显,线上图书市场成长潜力已经有限。买了不能扩张,这没有价值。第二种说法是“用‘尾品汇’狙击‘唯品会’”。当当的“尾品汇”的季度业务收入不到1亿,去对抗23亿的“唯品会”,不现实。且特卖市场的潜力也不如想象的那么美好。第三种说法是“收了当当后能积累垂直运营的经验”。有这个动机的只能是平台商或是想做电商而没有做的商界大佬们。但当当45亿的市值,要形成绝对控制权至少20亿,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第四种说法是“圈住图书业务的用户,因为这批用户质量较高”。个人觉得这是比较靠谱的说法。对于买家,当当最大的价值也许就是它的这批用户,这批与“中高端线上购物中心”相契合的人。百度、腾讯、阿里、苏宁易购、万达、等等正处在流言中的买家,谁最需要这批用户?表面上看,线下百货商场们才是最迫切想要得到这批用户的人,可谁有这样的财力去收购当当呢?从“卖”方来说,当当没有强烈的出售动机。从“买”方来看,需求也不是那么迫切。我们认为,“当当寻求收购”的可信度不高。鉴于当当目前的上升势头,有钱的大企业和大机构,可以考虑战略投资(这也是李国庆想要的),让自己的长期股权投资账上多一份较稳健的资产;而对于中小企业或者散户,可以考虑买点当当的股票,做个一年左右的中期投资,若盈利,可考虑长期持有,若继续亏损,则另谋他路。
海客讨论(0条)

头像

0/300

微博发布

部分图片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

944.02ms